全国主流媒体齐聚连江 为品牌续写精彩

“烹饪乃国粹之首,鲍珍实水陆之先”,梅尧臣的诗句写出了鲍鱼在在中国人生活中的特殊地位。4月18日全国重点媒体的社长、站长、资深主任、记者们齐聚连江县人民会堂,共同见证连江鲍鱼品牌诞生、发展到壮大的历史,并为连江鲍品牌建设献计献策,大家真知灼见和建设性意见引来了连江县鲍鱼从业者的喝彩和碰撞。

连江县郑立敏县长致欢迎辞

2018年,连江全县水产品总量110.29万吨,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全国县级第二名,全省县级第一名。鲍鱼产业是连江县最大的渔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,鲍鱼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县级首位。2018年鲍鱼产量4.64万吨,约占全国鲍鱼产量30%,产值达56亿元,也印证了中国鲍鱼行业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,“世界鲍鱼看中国,中国鲍鱼看福建,福建鲍鱼看连江”。

柯才焕教授:健全产业链建设是当务之急。

柯教授做主题发言

作为连江鲍鱼的重要奠基人人–著名贝类学专家,厦门大学海洋系的柯才焕教授以健全“连江鲍鱼产业链建设”为主题做了主旨发言,他首先回顾了由他亲自参与的连江鲍鱼养殖的历程——连江鲍鱼从85年开始发展,最初产量只有50吨上下。到95年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病害,一度陷入低谷。直到北方鲍鱼品种–皱纹盘鲍南移,连江鲍开始起飞,2018年,连江鲍鱼已经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!

对于连江县鲍鱼从业者都关心的问题——已经站在全国制高点的连江鲍鱼如何克服瓶颈,走向蓝海?柯教授说道,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健全产业链建设。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:进一步开拓市场、加工、流通、销售领域要多下功夫。同时必须关注产品质量安全:建立可追溯系统,开展认证和标准化工作;树立品牌意识——主产区地理标志产品(连江鲍),“中国鲍鱼之乡”等牌。在主产区建设鲍鱼专业交易市场,扶持鲍鱼电子商务;建立活鲍运输专业队伍——运输装备和技术还有待提升,减低成本,延长存活时间;加强广告宣传——宣传鲍鱼的科学与文化传播、多媒体利用、扩大新消费群体等。

“振鲍1号”:填补我市在深远海养殖领域的空白

鲍鱼加工生产流水线

官网客服